把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9-04-02  浏览量:13617

      近日,教育部召开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座谈研讨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交流各地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研讨贯彻落实工作举措。会上明确提出,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要义,准确把握新时代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的任务和要求。要认真分析中小学思政课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找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举措。

  如何结合实际、准确落实会议要求成为各地亟须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分析思政课建设首先需要一个参考框架。认真学习总书记讲话应主要围绕“重要性”“谁来上”“怎么上”三个核心问题。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在于要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服务。在分析“谁来上”方面,总书记高度评价思政课教师队伍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广大教师寄予殷切期望,明确提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在阐述“怎么上”方面,总书记提出“八个坚持”,并进一步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以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参考框架来审视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现状可以发现,在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各地鲜活经验不断涌现的同时,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定位不高,因为认识原因而未把思政课摆在突出位置;二是内容不新,内容单薄单一,往往局限于教材,更新不及时,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三是形式不活,实施手段单一,多限于传统形式,灌输式地传输知识,没有综合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四是评价不实,评价常常缺乏整体规划,以终结性成绩来描述学生的思想状况,缺乏评价建模,缺乏过程性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五是保障不力,学段分割,缺乏衔接。家、校、社会分离,缺乏育人合力。

  参考框架针对的是研究和分析,而改进和落实思政课还需要一个实施框架。教育部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座谈研讨会上明确提出“四个主”:坚定“主心骨”、唱响“主旋律”、守好“主阵地”、建强“主力军”,正是改进和落实中小学思政课的实施框架。“四个主”的提出表明了教育部整体部署、全面推进的战略规划,体现了要改变以往单要素推进、分段式改革局面的决心。结合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归因,笔者认为应以建立“定位—内容—形式—评价—保障”一体化思政课体系,来承接和呼应教育部所提出的“四个主”。

  定位是根本。应该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理解学校思政课的重要地位。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首先是思想政治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而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党的重要政治优势,思政课是这一优势在中小学的落实。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内容是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应该突破囿于文本教材的局限,建立“以社会为教材”的思想,突破学科边界、课堂边界、学校边界,进一步丰富内容以匹配和应对学生日益丰富的精神世界。形式是手段。思政课关涉孩子们的精神塑造和价值成型,帮助他们确立社会意识形态主体和对党和国家的认同。要牢记总书记提的“八个坚持”,加强师生、生生的心灵对话,加强榜样人物的引导,加强在真实情境中的体验、实践与反思。评价是引导。要突破过分注重知识性的考评体系,政治理论常识的习得水平不是用分数可以换算的,思想修养和政治素质也不是纸笔测试可以测量的,尝试以实践行为和过程评价为主,结合在真实情境中学生的实践行为进行评价,将学生的实际表现纳入教师教书育人业绩的考评标准。保障是重点。思政课建设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更是一项需要社会、家庭一同参与的、复杂的工程。所以,不仅仅需要学校做好人财物的保障,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社会、学校、家庭横向联系保障机制,以及小学、中学、大学纵向衔接保障机制,双管齐下,形成完整的保障体系。(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王凯)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东荆街马影河大道66号

信箱:qlxyedu@163.com 电话:027-84850209 84280209

信访电话:027-84280191   84280192

实习监督员:王老师

实习监督咨询电话:027-84280249

实习监督咨询时间(工作日):9:00-12:00 14:00-16:00

微信公众号

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615号

鄂ICP备06014347号-1 © COPYRIGHT 2018 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