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技能鉴定所 发布时间:2022-10-04 浏览量:2263
党的十九大以来,技能鉴定所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教职工汇聚形成发展合力,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创造了培训工作“五年五跨越”的优异成绩。技能鉴定所积极按照中国中铁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部署,通过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做实做深校企对接,实施以三平台、三通道、三机制为内容的“三三式”赋能套餐,有力推动了校企协同育人、促进了职业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为中国中铁及地方产业转型和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党建引领,打造产业工人成长“立体桥”
△相关培训教材
校企联动,依托“三平台”,架设产业工人成长阶梯。依托技术、技能、创新“三平台”,为产业工人阶梯式成长“赋能”。
“中铁惠园”是学院专业教师和中铁大桥局技能专家为桥梁产业工人“量身定制”的培训平台,汇聚了4本教材、100个微课、100个视频、4000道测试题,满足了一线员工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需求。搭建桥梁装吊工、钢筋工、测量工、试验工4个工种竞赛平台,满足了企业开展桥梁紧缺工种、核心工种岗位比武的需要。形成“双师+创新导师+企业导师”的“三师”创新平台,携手技术攻关。
支部共建“红色堡垒”。内外轮动,铺设“三通道”,拓展产业工人晋升空间。2019年,学院被指定为中国中铁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试点承训单位。5年来,年均培训2万人次以上。学院内外轮动,订单送教上门30余次,特别是疫情期间,为了配合企业复工复产的需求,培训党支部指导培训工作转战线上和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委派6名党员教师不顾安危“宅急送”,对3个项目部近200名一线员工进行现场培训,事迹被中工网、《工友》杂志跟踪报道。
△员工进行现场培训
铺设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的技术、技能、管理“三通道”,技术、技能通道和管理通道交叉发展,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互通互认。“铺设这样的通道,可以让一线员工看到职业发展方向,从而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位走上管理岗位的试验工现身说“改变”。
政策驱动,加推“三机制”,力挺提升套餐落地。一是校企联动机制,联手打造学习平台,协同编制培训教材,共同制定培训规范;二是竞赛考评机制,要求一线员工参加技术练兵、技能比武,每两年选拔一次参加集团大赛,为其技能提升提供宽广舞台;三是表彰奖励机制,制订管理制度、奖励办法等,设立“技术标兵”“岗位能手”等奖项,表彰优秀选手。
踔厉奋发,构建产业工人成长“服务链”
组建教学服务团队,铸就了技术支持“保障链”。组建了钢筋、测量、试验等对应工种的教学服务团队,每年提供三次及以上培训服务的给予3000元津贴。
对接现场岗位工种,形成了横向贯通“培训链”。联合中铁大桥局实施3批次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行动,先行先试桥梁装吊工、钢筋工、测量工、试验工等4个工种培训,随后向电工、电焊工、工程机械维修操作工、施工现场安全员等工种延伸。
收获技术赋能效应,编织了职业成长“幸福链”。“中铁惠园”学习平台,提供了技能提升新途径,增强了人在职场的自豪感;桥工竞技大舞台,让一线员工加速成长,中铁大桥局外协员工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名次可直接转正、晋升技能等级,每月补贴为高级工300元、技师500-800元、高级技师800-1200元,真真切切收获了“赋能”带来的幸福感。
△疫情期间,培训党支部党员干部、教师送教上门场景照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培训工作要赓续传承技能强国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高擎“开路先锋”精神火炬,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2年建筑工程BIM大赛
△2021年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培训
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奋斗在培训工作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倍感振奋。大家表示,要立足岗位,真抓实干,接续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东荆街马影河大道66号
信箱:qlxyedu@163.com 电话:027-84850209 84280209
信访电话:027-84280191 84280192
实习监督员:王老师
实习监督咨询电话:027-84280249
实习监督咨询时间(工作日):9:00-12:00 14:00-16:00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