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4-04-03 浏览量:1257
(通讯员:申斯、李蓓蕾)一砖一瓦有历史,一桥一木有故事。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以来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古代中华民族的桥梁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艺术创造力。中国人工建桥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古桥体现了人类早期的跨越智慧,饱含东方哲理,也承载了中华文明深沉厚重的“文化自信”。
2024年4月2日,《桥梁中国》思政金课第二季第四讲在津梁楼1101报告厅开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蓓蕾为在场师生做了题为“走进古桥,激扬文化自信力量”的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李蓓蕾带领大家走进清明上河图,感受北宋初年汴京的繁荣,搜寻古桥的踪迹。她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以图例对照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了古桥的建造工艺和叠梁拱的发明技术,及时更新大家的“文化知识库”。
讲座过程中,李蓓蕾引经据典,列举了大量古代桥梁建设的典型案例,让同学们直观的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高超技艺。她还以四大古桥之一——广济桥为例,与同学们就如何践行“两个结合”、坚定文化自信展开讨论。她指出,“两个结合”是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第一个结合”,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成功。“第二个结合”,是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广济桥,是交通桥,商业桥,也是文化桥。”李蓓蕾向同学们介绍如今的广济桥由古时候的“一里长桥一里市”转变成了现代的“非遗集市”。 讲座在广济桥灯光秀的美景中渐入尾声,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洋进行了总结发言。通过此次学习,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既品味了中国古桥的独特韵味、领略古人智慧、为大美中国的人文底蕴感到自豪,又引发了对桥梁领域先进技术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激发起立志建造更多属于新时代的“自信桥”的底气与决心。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东荆街马影河大道66号
信箱:qlxyedu@163.com 电话:027-84850209 84280209
信访电话:027-84280191 84280192
实习监督员:王老师
实习监督咨询电话:027-84280249
实习监督咨询时间(工作日):9:00-12:00 14:00-16:00
微信公众号